方寸之间诠释“何以中国”

  全球矿山转让网(矿山转让专业平台)小编整理发布:

      中国,一个内涵丰富的名词,承载着炎黄子孙数千年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统。

    就古代地理概念而言,“中国”既可以指“一国之中心”,例如“惠此中国,以绥四方(《毛诗·大雅·民劳》)”,也可以泛指中原或天下之中,例如“今韩、魏,中国之处,而天下之枢也。(《战国策·范雎至秦》)”;就古代民族概念而言,“中国”是指华夏,汉族;就文化概念而言,“中国”被赋予了文明、高贵、繁荣等涵义,例如“大哉中国!五帝三王所自立也,衣冠礼义所自出也。(《中说·述史》)”。19世纪时,“中国”作为国号首次出现,20世纪以来,“中国”正式作为国号使用,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

    “中国”一词已知最早出现于何尊的铭文之中,这件西周早期的青铜盛酒器于1963年出土自宝鸡市贾村塬,最初被称作“饕餮纹青铜尊”。1975年,文物专家在为何尊清理蚀锈时,于其底部发现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铭文,铭文释读如下:

    【铭文大意】成王(亦有一说认为是周公)五年四月,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,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。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,内容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,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。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,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,统治民众。周王赏赐何贝30朋,何因此作尊,以作纪念。

       何尊记载了3000多年周王朝营造成周洛邑的重大历史事件,与《尚书》中的《洛诰》《召诰》记载的历史事件完全吻合,起到了证史、补史的作用,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。

      文物铭记历史沧桑,文字承载家国情怀。国家宝藏(启蒙奠基)15克金币背面图案为何尊造型,衬以何尊局部铭文并凸显铭文“中国”字样,浮雕与底面对比强烈,图案设计布局遵从经典,考究的细节使人回味无穷。

      何尊通高39厘米,口径28.6厘米,重14.6公斤,尊器造型如“亚”字,体侧装饰有四道镂空扉棱,整体典雅庄重。尊上腹部饰以蕉叶纹和蛇纹,腹部及圈足饰饕餮纹,繁缛华丽,神秘威严。币面中的何尊在浮雕基础上采用多层次喷砂工艺,忠实再现了这件“镇国之器”的器形和纹样之美。我们如今所见的青铜器,大多呈现出斑驳的青绿色,“青铜器”一词也由此而来,但青铜器最初制造出来时通体却是金色的,故而古人称青铜为“金”或“吉金”,铸或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也被称作“金文”。

       何尊图案并未选用已经在金银币上成熟运用的彩色喷绘工艺,而是遵循传统设计手法,保持黄金本色,以彰显国宝之典雅庄重。另外,呈现效果尽可能还原青铜器历经沧桑的质感,在返璞归真的基础上,更见工艺之精湛和对细节的完美追求。

       使15克金币背面图案内涵得以升华,其艺术性和收藏意义更进一层的是文字元素的运用。金文“中国”至于画面左侧,赫然醒目,留下古人“尚中”思想之线索:铭文中的“宅兹中国”,意思是“居于天下之中”。“中”字最早见于甲骨文,为旗旒的象形,代表氏族徽帜、正中之位。原始社会中,氏族首领有要事召集族人,便于旷地中央立杆树旗,族人望见,八方来汇。“国”字最早写作“或”,由表意疆界的“口”与表意武器的“戈”组成,体现了华夏先民的国家概念。“中”与“国”两字合起来,便构成了“树旗旒而聚民众,执干戈以卫社稷”的意象。

        细细端详这枚金币,则可领略独特的美学意境:在特定的视角下,镜面底面呈现为深邃的黑色,与金色的何尊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,而略微倾斜币面,底面的背景文字也随之浮现出来,如同古老的文物从深邃的时空隧道中现身,诉说着华夏祖先定鼎中原的重大历史。先进喷砂工艺的巧妙运用,使“中国”一词与底面文字形成视觉上的明暗对比,更具质感。

        何尊中的铭文值得关注的不仅包括“中国”一词,还有“德”字,它也是已知最早载有“德”字的器物,反映了周王朝受命于天,以德治国的宣言。周有九鼎八簋的制度和诗书礼乐的文化,更将“宅兹中国”的理想根植于中华文明的基因。何以中国,乃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,然而重器凝万古之志,文字汇千载之思,方寸之间,俨然已给出了其中一种答案。